close

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醫療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沾鹽刷牙 瘦身食譜 放電星座 看臉型剪髮型 摩羯 主題 趕走熊貓眼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社會人文> 其他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何謂系統理論? 發問者:S9303029 ( 初學者 4 級) 發問時間:2005-01-17 00:25:35 解決時間:2005-01-22 23:41:25 解答贈點: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1 評論: 0 意見: 1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62% 共有 76 人評價社工的系統理論為何 可舉例說明嗎 實務亦可 2005-01-17 00:28:51 補充 可舉兒童虐待的例子嗎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咕嚕咕嚕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2005-01-22 18:35:26 [ 檢舉 ] 壹、前言 系統與生態理論是在社會工作中經常被運用的理論。系統間的互動是系統與生態理論兩者所強調,不再只重視個體,而且也注重個體與環境互動的影響,是以「人在情境中」的介入觀點出發。因此,系統與生態理論有別於一般強調個人內在動力的理論,而鉅視的觀點來協助個體的問題,而這也是兩者理論被廣泛運用的理由。以下先概述兩種理論的基本概念,再做分析比較,內容如下: 貳、系統理論與生態理論概述 一、系統理論 (一)歷史起源 Mancoske(1981)指出社會學中的系統理論最重要的起源是來自Herbert Spencer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工作系統理論分為兩類,分別為一般系統理論及生態系統理論。Hearn(1958,1969)最早將系統理論應用在社會工作中,其後Siporin(1975)、Germain和 Gitterman(1980)所發展的生態系統理論亦在美國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社會工作中的系統理論概念來自於von Bertalanffy(1971)的一般系統理論,他是一種生物學理論。假定所有的有機體都是系統,由所附屬的超系統(super-systems)中的次系統(sub-systems)所組成。系統理論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一般系統理論,另一種是生態系統理論。Hanson(1995)提出系統理論價值是“wholes“而不是像其他理論視為人類或社會行為的部份。 (二)知識理論 1. 系統理論是對心理動力論的反動之下所發展的理論之一。社會學是主要在處理社工中社會的部份。在專業上走向整合。Hanson(1995)以“whole“觀點應用在社工中。Pincus & Minahan(1974)& Goldstein描述他們的理論是分別整合與統一的。 2. 系統理論是主要的模型,他提供一個了解家庭可以影響成員或成員受家庭影響的方式。這可幫助在團體中做人際關係分析也有助於在居家照顧上的運作。 3.系統理論不同的是非將社會組織或社會政策排除在外,而是能就現有的社會狀況接受與分析。系統理論並不忽略人類行為發展的層面,只是在架構上有更廣泛的使用。其廣度就是能運用其他理論。 4. 系統理論是在維持整體的穩定。一般傳統理論中,心理動力論讓我們可了解人類情緒、互動及與外在世界的內在反應。而系統理論提供一個脈絡,讓人了解公私互動、工作者與機構的多種改變。所以我們關心其人際互動與社會關係,因此,可將行為模式與社會關係分離使用也可結合運用。 (三)基本假設 1. 假設所有之有機體系都是獨立自主的,一個系統之內部結構會顯露出兩種不同的趨勢,一種是「集中化」,即假如系統內某一部份特別重要,這一部份就會屬於發號施令的領導地位,其他部份自然要以領導部份為中心從事活動,這也就是集中化結構。另一種結構趨勢與集中化相反的是「分散化」現象,在此情形下,系統內部的次系統,可以自主地單獨完成其功能。第一個基本假設是建立在開放系統之獨立性上。 2. 第二個基本假設是,認為一個系統是會自律的(self-regulation)。自律有兩個意義,一個指的是,在系統內個個部份會整合而成為一個整體。另一個是指系統內若有不良因素存在,則此系統會朝著更完好之方向努力,使不良因素減除其影響力,最後,再達到一個完美與整合的系統。 (四)基本概念 1.系統的主要概念如下: 系統是有界限的實體,界限中生理與心理能量的交互作用更甚於越界的交流。 封閉系統是指系統沒有越界的互動交流。 開放系統是指能量能越界互動,是可滲透的。 系統的運作與改變方式可由以下概念加以了解,其運作過程如圖一: 輸入(input):能量能透過界限送進系統的過程。 運作(throughput):系統內的能量如何被應用。 輸出(output):能量的效應透過系統的界限釋出。 回饋環(feedback loops):輸出影響環境,並引起資訊與能量 傳輸至系統。 混亂(entropy):系統有使用自我能量運作的趨勢,但若不從界 限外得到輸入,缺乏能量交流,則能量消耗完了,系統就會趨 於混亂而死亡。 圖一 系統運作過程圖 2.一個系統的狀態可以由五個特質界定: (1) 穩定狀態(steady state):指系統本身如何靠接收外界輸入和利用輸出以維持系統正常運作。 (2) 內在穩定性(homoeostasis)或均衡(equilibrium):在接收輸入,加以作用而產生變化的情形下,系統仍維持其基本本質的能力。 (3) 分化(differentiation):及系統經歷時間後,包含了更多不同組成,發展成更複雜狀態的概念。 (4) 非等加性(non-summativity):即整體會大於部份相加後總和。 (5) 相互作用(reciprocity):系統中有一部分改變,這改變會和其他部份也跟著改變。相互作用的結果使系統呈現出相等(equifinality)(可用不同的方法達到相同的結果)和多種分歧(multifinality)的結果(因系統中部份不同方式互動,而使相似的環境導致不同的結果)。 (五) 介入過程 系統理論運用在社會工作中的,工作者須將焦點放在案主的系統上,Pincus & Minahan(1973)界定社會工作的四個基本系統如表一: 表一Pincus & Minahan 的基本社會工作系統 系統 說明 備註 變遷媒介系統 社會工作者與其所屬的組織。 案主系統 人、團體、家庭、社區等變遷媒介系統共同努力的求助者。 案主是指同意接受協助與同意的參與者;潛在案主是社工者試著協助的對象。 標的系統 變遷媒介系統為達到目標所要改變的人。 案主、標的系統可能相同亦可能不同。 行動系統 變遷媒介系統為達到目標而共同合作的人。 案主、標的和行動系統可能相同亦可能不同。 工作者在介入過程中,與案主的關係可能有下例幾種: 1.有共享目標的合作關係。 2.須達成共識的議價關係。 3.目標相左的衝突關係。 工作者在介入過程中必須了解介入中的相互系統,且清楚自己所應負擔的角色,在介入中工作者所用運的技巧如表二:   表二 社會工作實務的階段技巧 階 段 內 容 技巧與方法 評 估 問 題 問題陳述 每個問題必須有三個不須陳述的部份:社會環境、確定關鍵人及問題原因。 分析系統 思考個系統如何影響社會情境。 設定目標 包括達成目標的步驟;決定其可行性及目標的優先順序。 制定策略 考慮四個基本系統包含哪些對象?進入系統及資源的要點,必要的關係及預期的困難。 穩定所作的改變 檢視並避免因改變而對案主造成問題。 階 段 內 容 技巧與方法 資 料 蒐 集 問問題 口語的、文字或利用研究性測驗。 觀察 觀察案主在家中情境或用扮演的方式。 記錄 書面、訪談或其他格式。 初 步 接 觸 可近性 服務能讓案主系統的人們是容易取得。 接觸 和系統的其他部份接觸、聯繫。 克服矛盾情緒 去除受助者的反抗與阻力。 提升 證明機構的工作對案主系統的目標價值。 協 商 契 約 初級 工作者與案主系統間。 次級 工作者與其他系統間。 界定內容 描述每個系統的主要目標、任務及改變過程。 建立良好的關係 解釋契約的目的,處理不同意的問題。 處理反抗 包括系統的其他成員或其他系統,接納並承認其反抗,提供新的資訊,鼓勵與支持案主,也可透過團體的力量來產生影響。 形 成 行 動 系 統 決定系統的規模與組成 考量需要介入的系統如案主、家庭或其他機構。 運作程序 接觸的時間、會談時間、行為頻率、規則及地點等。 維持 與 協調 行 動 系 統 避免系統混亂 建立良好關係;使角色、溝通、權力、態度、價值和目標一致;避免改變角色、運作程序、系統活動和系統變遷或其他明顯的改變。 影 響 行 動 系 統 影響系統的任何部份便會影響其他部份-產生多種結果(multifinality) 運用知識和經驗、物質回饋與服務、合法性的權威、已建立的關係、地位、個人權威或對資訊的控制。 結 束 改 變 活 動 總結評估 對介入的整個過程做評估 結束關係,維持改變的成果 (六)社會工作運用 系統理論常被運用在家庭系統中,家庭系統理論認為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完整體」(whole),以其獨特的結構、規則和目標來運作;每個家庭也都是一個系統(system),由一群互異與互賴的分子組成,依著每個家庭的動力歷程來面對種種難題,以維持家庭的平衡(彭懷真,1994;翁慧圓,1995)。 家庭系統將家庭有關的部分,組合成為一個系統,包括幾個重要概念:家庭成員、成員角色、權力分配、互動關係、家庭規則、家庭與外在環境互動…等。在家庭系統中,任何一個要素的改變,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另一個要素與其之關係,同時也影響整個家庭的運作與平衡狀態。為了紓解家庭不平衡所帶來的緊張與壓力,家庭會做某些改變來達成系統的再平衡(翁慧圓,1995)。 在家庭系統包含四各主要次系統,分別為夫妻次系統、親子次系統、手足次系統與最小的次系統-個人(Turner,1996)。夫妻是家庭系統最基本的次系統,夫妻關係的改變或失功能,不僅將造成家庭結構的改變,也會連帶影響整個家庭。夫妻之間的改變,無論是離婚、分居、遺棄、或死亡,所帶來的衝突、緊張、壓力,將造成家庭體系的不穩定(翁慧圓,1995)。 家庭系統也是一個有規則管理的系統。家庭規則是家庭系統的價值呈現,每個家庭成員都必須學習什麼是被允許和期待的,同時也是建構和維持家庭關係的公式(Turner,1996)。家庭規則通常包括描述性與指示性兩種型態。指示性的規則是:指導成員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在健全和開放的家庭中,規則的建立有助於維持家庭的次序與穩定,同時也允許規則在變動的環境中改變。相反的,封閉的家庭系統,不僅家庭關係結構僵化,在管教子女的規則與溝通的運作,也顯得固著和缺乏彈性(翁慧圓,1995)。 另外,Atherton將系統理論運用在居家照顧系統上,他的焦點是系統性的思考,關心人在其他的社會情境中而非個人。因為在居家照顧中,所接觸的是外在世界包括服務團隊及居住的人,和居家單位相繫。系統的界限(boundary)有助於限定複雜特別的議題或在居家的關係及案主的網絡。工作者運用回饋環(feedback loops)有助於創造案主環境時,確認不同因素的互動。 居家照顧是回到大家住在一起。居家是指自我管理系統(self-regulating)。這有安全益處,但需要有規定。工作者在居家中常著重在控制事件而不是增加他們有效地生活技能。因此他們建立規範,避免不必要的事件發生。系統理論也有助於在居家中人們的溝通,能解釋在情境中及介入上仍存在的問題。這避免工作的複雜性,去處理過去複雜的問題因素。 二、生態理論 (一) 歷史背景 生態理論深受了生態學、進化生物學、動物學、人類學、自我心理學、壓力管理、完形學派、角色理論、人本心理學、一般系統理論、權力關係動力論等理論的影響。為了有效解決人們各方面的問題,而結合創造了許多方法,形成生態理論。Rappaport曾說:「生態觀點貴在其特別注重人們與其社會、物理環境之間的關係。它隱含一種概念,就是沒有所謂不適當的人或不適當的環境,而只能說,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上有相對性的和諧與不和諧」。生態的觀點對人們所處的環境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視野,因此也涵括許多不同的處遇方法。 (二) 知識基礎 生態學理論(Ecological Theory)又稱為生態區位學理論,其源自於生態學的一種理論架構,是一個關於組織體與環境關係的科學,它將人們和環境視為各自單一卻又相互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內它們彼此不斷影響,著重於個人與外在環境的交互影響(Germain,1999)。生態學理論所強調的是整體性(holistic)和人與環境之間的交流關係,特別強調人在情境中和當前(here-and-now)現實狀況考量的實施原則。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態學理論,描述社會環境如何對個人產生影響。他強調生態觀的探討重點在於多重環境對人類行為與發展的影響,而將環境依人的空間與社會距離,分成一層套一層的數種系統,如圖二所示:個體被置於最中間層,而環繞他的是一層層愈來愈大的體系,從內到外分別為微系統、中間系統、外系統與鉅系統,以下詳細說明其概念: 1.微系統(microsystem) 微系統是指個體可直接接觸,對其有直接影響的系統。例如自出生起及很密切的家庭以及之後的學校、同儕關係。 2.中間系統(mesosystem) 中間系統所指的是各微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當兩個或數個微系統在價值觀念產生衝突時,通常會造成個體適應問題。 3.外系統(exosystem) 外系統是由個體的外圍體制所構成,包括工作場所、社區組織與服務、家族親戚、大眾傳播媒體、法律服務等,個體居於其中,雖非扮演主導的角色,但此系統卻間接影響個體的適應。 4.鉅系統(macrosystem) 鉅系統包含廣泛層面的意識型態、文化等,鉅系統為個體設立了行為標準,大致政策法令之制定,小至日常生活的態度言行,其背後都隱含這社會或個人的意識型態。 圖略 圖二 生態圖 (修改自Bronfenbrenner,1979;郭靜晃,1997) 生態系統中有兩個重要概念,就是對生態各體系間所產生的相互交流及達到適應。各體系間的相互交流(transaction),即一個人與其環境形成的單位中,不斷的會有人與環境間互換交流發生,每一次的交流累積,使得人與環境得以互相模塑,互為改變或相互影響。所謂適應(adaptedness),是指人與環境之間各交流的情形,均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也就是說,個體與物理環境中的時間、空間等面向、社會環境中的組織、政治經濟結構等等,皆能正面地支持或提昇其成長、發展、生理及情緒地滿足感。生態中的每一個系統都試圖在交互關係中達到適應,其間某一單位所承受的要求(壓力源、緊張關係)就靠另一單位的能耐(資源、因應行為)予以滿足,而產生一種功能的「平衡」作用。也就是適應有賴於每一個系統介面-包括個人、家庭、社區、社會-均能達到「契合」(fit)的狀態(闕漢中譯,1999)。 (三) 基本假設 1. 人與環境、他人互動的能力是天生的。 2.在環境中,遺傳及其他生物因素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 3.人-環境是一整體性系統。 4.良好的適應是透過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達成。 5.個人對環境的主觀認知是發展的關鍵。 6.人們必須在自然的狀態下被了解。 7.人格是人與環境互動的產物。 8.良好的改變可以由生活經驗中產生。 9.必須由生活空間的整體性來了解生活的需要。 10.工作者必須預備好干預案主生活空間的每一部份。 (四) 中心概念 生態系統注重案主的生活問題,經由對案主的直接服務及環境干預,使案主(個人、家庭、社區…)能與環境達到良好的適應。生態觀點在實務工作中的重要是在評估與介入中能考量多層面因素。生態系統觀點也是一種動力的方法,因為他整合不同經驗基礎的理論,包括社會工作、心理學及人類學。 Germain (1973),Hartman(1976)and Siporin(1980)是生態模式到實務概念及發展的核心人物。這些理論學者提供策略,讓實務工作者從微視至鉅視的介入去做改變,不只是心理治療,也包括倡導、政策、與計畫行動。有效的生態模式包括以下幾項要素: 1.人是受多元及互動因素所影響。 2.強調成長、發展及達到目標。 3.健康取向是著重全人而不是個人病症。 工作者運用生態觀點時,扮演六個主要的角色,這幾種角色有助於不同的層面如個人、家庭、團體及社區: 1.評論者(conferee):在討論會中提出意見,這個角色是指工作者能用直接的行動幫助案主解決問題。 2.使能者(enabler):這個角色著重在行動,在工作者建構、安排及改變事件、互動及環境因素去協助及增強系統功能。 3.中介者(broker):這是社會工作者傳統的角色,連結消費者與社會支持及服務。 4.協調者(mediator):這個角色的行動是在社會工作者客觀的協調不同的意見及結合參與者一起行動。 5.倡導者(advocate):當資源或服務不足或不存時,工作者能去獲取資源或服務。 6.監護者(guardian):工作者在案主缺乏能力保護自己時,工作者扮演社會控制或保護案主的角色 (五) 介入過程 Mentte, Sullivan and DeJong(1990)提出以下幾個步驟,將有助於工作者使用生態架構在預估及處遇問題上: 1.問題預估(problem assessment):初期階段,工作者必須決定介入問題的生態系統-個人、團體、社區或社會,及有效介入的可能。生態的預估包括兩項重要的項目:(1)確認案主生態系統不一致的來源及在案主的生活中發現案主的重要他人,有助改善良好適應的來源。(2)預估何種服務與處遇有助案主達成處遇目標。 生態系統的預估過程有三個主要概念: (1)轉換(transaction):轉換是一項很複雜的過程,工作者可能使用到傳統的預估方法,運用行為觀察、案主日記及標準化測量等方式來了解情境。 (2)行為建立(behavioral setting):行為的建立是很自然的現象,在社會環境中時間與空間下自然產生。行為的建立影響個人的功能,包括非行為因素,如時間、空間及物體;標準行為的互動模式如工作場合的同事互動;行為與非行為因素的關係。 (3)生態系統(ecosystem):生態系統的預估包括個人、家庭及整個社區,每一個人的生態系統都是動態的,影響個人適應情形。工作者可運用EcoScan 及Social Support Network Analysis來預估案主的生態系統。EcoScan 可讓確認的問題在執行過程中更清了解;Social Support Network Analysis著重案主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支持資源。 2.形成介入策略(formulation of intervention strategy):工作者必須發展介入策略,能緩和現有的問題。介入的基礎是對案主整體性的了解,使用多元的技巧如危機介入、職業訓練及行為修正來改變問題。 3.完成(implementation):工作者著手介入策略完成的重點,是前幾個階段的範圍。工作者必須收集資料,在實行階段的部份去預估對案主改變或其生態系統轉換中介入的有效性。 4.評估(evaluation):工作者必須評估介入策略的有效性。有效的介入可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目標是否達成?介入花費了些什麼?介入過程中所產生的非預期結果是什麼?什麼是介入過程中造程結果改變最有效的要素? 5.終結(closure):最後一個階段是總結工作者社會工作處遇過程。介入有效性範圍的決定和介入未達成目標的程度,工作者須建議案主在這些階段,幫助案主因應仍待解決的問題。在結束時,工作者須帶領案主回顧過去所完成的部份及學習面對未來。 生態的處遇是由心理學家Plas’s(1981)的社區工作轉換而來,強調案主的微視至鉅視系統及人與環境的轉換,處遇模式如下: 1.進入系統(entering the system):目的是(1)預估案主生活所有重要的關係。(2)進入案主的世界確定重點。在預估案主的關係時,工作者必須著重案主生活中轉換的不同次系統。工作者可以從這些系統中獲取重要的資訊,而形成社會工作介入過程。工作者必須確認進入案主世界的重點,這可使案主甚至他的家庭或其他次系統,透過介入而有轉變的機會。當處理個案問題時,須了解案主世界中不同的次系統,工作者必須開始去了解造成案主不一致的來源和案主目前生態系統中的優勢有哪些。 2.描繪生態(mapping the ecology):當工作者進入案主的世界,工作者開始進行描繪生態的過程。在這個階段,系統理論有助於分析案主的社會環境。社會工作者分析案主社會環境中不同的次系統,來了解案主所面臨問題中的人與事件。 次系統可廣泛的分為兩類,一種是人,另一種是事件。事件包括考慮一般案主的內在世界,增強他的積極或消極的感受與行為。這些事件透過從案主的生態系統中不同次系統的互動而呈現。這些事件包括案主與家人的互動內容和案主在社區中與他人的互動。經由檢視案主社會環境的事件而取得資訊,是一個重要的過程。 在案主的社會環境中,要確認案主的重要他人與事件,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取得,包括在案主的生態系統中結構性的訪談案主及重要的人。許多的臨床工具有助於預估案主目前所呈現的問題,如社會圖也是一種繪製案主的社會生態有用的工具。Hartman’s(1976)家庭塑造技巧可以有用的描繪家庭的基本問題。 3.評估生態(assessing the ecology):當工作者繪製生態後,這些訊息的蒐集可以作為說明。在預估階段,工作者尋搜尋案主生態系統中的基本問題及主要範圍的優勢。這個階段重要的面向是描在案主生活中的關係及一再發生(reoccuring)的事件。 一再發生的事件是案主生態系統中需要注意的。例如,個人總是發生相同的事情時,就需要是注意現在案主的問題是什麼?在案主的社會環境中,什麼是重要的事件及關鍵的人物?這些訊息可讓工作者了解這些關係對案主的重要程度。這些人與事,提醒工作者注意案主的生態系統維持與改變的影響。 工作者的預估階段,藉由分析案主的生態系統,可發現重要的人支持正向行為的情境及負向感受與行動。當社會工作者預估案主的優缺點及影響的關係時,工作者說明在案主生態系統中的案主資料及重要他人。 4.創造改變遠景(creating a vision of change):當工作者在介入過程中進入此階段,就開始了解預估其利益及生態的描繪。介入過程中這個階段,包括案主生態系統中所有可以有效影響改變的人。透過這個過程,工作者著重增強案主需要改變的社會功能。 工作者著重所需要的改變,這是工作者進入案主生態系統及建立現有生態優勢中所強調的。特別是,重要的人及案主同意介入的方法。下一步驟是重要的行動計畫。 5.協調與溝通(coordinating and communicating):在介入過程中,工作者在案主生態系統的溝通與協調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許多轉變的努力一方面是案主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他人,一方面是社會工作者提供支持與協助持續改變的努力,如電訪、家訪、和其他支持的協助等。案主的生態系統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所以工作者必須能開放可能性,經由介入的努力可以修正及再預估。 6.再預估(reassessing):如果處遇的效果不如預期可再預估。透過傳統面談在生態系統中的案主與他人的預估方法,可完成大部分的預估。如果介入過程是成功的,工作者可以與案主及案主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他人提前結束工作。 7.評估(evaluating):再預估的階段著重於成果,在最後的階段-評估,著重於評估整個處遇過程。社會工作者可以透過與案主及處遇過程中的關係人經由非正式會談整合資料,或透過結構性的問卷來評估。整個介入過程的評估,有助於幫助工作者未來個案中改善生態系統取向(ecosystem-oriented)的預估介入(assessment-intervention)的處遇方法。   以生態觀點介入或預估時,可使用的工具包括行為量表、自我陳述單、結構式訪談、及觀察規則系統。行為量表是參照其他人的行為做比較。結構式的訪談是有標準的問題及反應,對案主的社會功能可提供大量的訊息,讓工作者有機會澄清問題及獲取更多詳細的問題資料。觀察規則系統是在自然與結構的社會環境中,觀察記錄行為維持的次數。 使用的工具可分為個人、家庭、環境等三方面。個人層面的工具主要在預估個人、孩童與父母的社會功能,如行為問題清單(Behavior Problem Checklist;Quay,1977)、兒童行為清單(Child Behavior Checklist;Achenbach & Edelbrock,1979)等;家庭層面的工具著重預估家庭功能及婚姻關係,如長期照顧供應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Provision of Long- Term Care;Klein,1992)、父母權威量表(Parental Authority Questionnaire; Buri,1991)等。環境層面著重鉅視面的分析,特別是了解案主的生態系統,包括多重問題清單(Multiproblem Screening Inventory; Hudson,1990)、社會支持行為量表(Social Support Behaviors Scale; Vaux, Riedel, & Stewart,1987)等。預估工具有助於了解從系統的觀點預估案主的社會功能案主的社會功能。工具的使用可幫助工作者了解處遇計畫改善程度。 (六) 社會工作運用 生態系統的觀點被廣泛的運用在許多領域,就社會工作的運用上,以傳統的社會工作三大方法,個案、團體、社區的運用,將其運用原則與內容說明如下: 應用在社會工作中的處遇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視人與環境是不可分離的。 (2)工作者在助人過程中,與案主的關係是平等的夥伴關係。 (3)評估影響案主適應力的各個層面。 (4)評估造成壓力的生活形態與生活轉換。 (5)透過良好的關係與生活經驗,增進案主個人的能力。 (6)干預影響案主與環境適應的各個層面。 1.個案工作 以生態系統的觀點介入個案的問題時,能考量案主的微視與鉅視面的問題,不同於一般心理諮商或治療只注重個人內在動力,有時個人的問題,其實是整個社會失序所造成。然而運用生態的觀點介入個案問題時,個案所處的環境脈絡是工作者必須去預估的,而介入的方法上,可運用行為、社會心理動力或認知治療連結到生態觀來協助案主。 (1)行為介入:從行為理論的觀點來看,認為人是環境下的產物,環境可塑造一個人的好的行為或失功能的行為。工作者透過刺激-反應的模式,讓案主學習新的行為,這是一種再教育及再學習的過程。行為介入分為制約學習與反應學習,透過正增強、負增強、或削弱的方式邋修正不適當的行為。行為介入的步驟可分為: ?界定目前的問題;?找出問題原因;?選擇解決的方法。行為修正的目的是讓案主可以學習自我管理,學習因應問題的策略。 (2)心理動力介入:心理動力取向視個人深受超自然決定論與潛意識抑制影響的過程。超自然決定論認為人的情感生活是受直覺與趨力的影響。因此,行為大部分是潛意識的結果,有些是個人不了解的。這些潛意識包括感覺、焦慮的呈現及內在衝突。治療的目標是幫助個人覺察自我潛意識及增加個人自我了解與發展。Freud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及超我所組成,同時當人們為了保護自己時,會使用防衛機轉,如投射、合理化、退縮或移情等。 (3)認知治療介入:Ellis在認知治療中,認為人的問題起源於非理性的認知所造成。非理性的想法是障礙的起源,而這些非理性的想法常是社會化的結果。因此,社會工作者必須有認知治療的基礎,了解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並有改變案主認知的知識及技術。   2.團體工作 團體是影響個人社會功能重要的系統。Johnson’s(1995)定義團體為:「由兩人或兩人以上所組成的社會系統,具有共同性及運用面對面的互動的法人團體,經由團體的運作解決他們的問題或其他人的問題及滿足其需求」。團體的界限由其他系統分區開來,團體的關係,包括角色可滿足團體成員的需要。團體的功能讓成員連結在一起,而且也是一個經由行動及團體成員互動產生複雜的影響。   (1)傳統團體的介入:傳統的團體介入包括休閒團體、教育團體、治療性團體、個人成長團體。休閒團體通常是沒有領導者,主要是以休閒為主。教育性團體,通常是學習某一種技能,而工作者在團體中可鼓勵討論或深入團體的互動。團體治療是透過參與去處理潛意識及人格的改變。個人成長團體是由健康的人希望改善生活所組成,可透過個人成長團體學習溝通技巧、學習領導力、改善人際關係、及發展個人態度等。 (2) 家族治療:在生態觀點的家族治療是一個很創新的處遇方法,而運用生態觀點是很有用的,因為所有的案主都會連結到家庭系統中。工作者處理家庭的問題通常是家庭中目前所呈現的困難,所運用的方法如Satir 及Haley的溝通整合方法(communicative-integrative)。家族治療的方法漸走向整合,不將問題視為個人的問題,是擴及家庭的,注重個人以外的生態系統。 3.社區工作 社區是家庭外另一個個人直接接觸的環境之一。工作者必須了解社區的地理、文化、人文、信仰與規範等。透過動態的預估社區,社會工作者可了解社區中的主要變項、原因及轉換來協助社區。社區介入過程的策略分為下列幾項(Blocher & Biggs,1983): (1)民主式的參與(democratic participation):在變遷活動中,透過民主式的參與方式是讓人民贏得參與感的一種方式。透過民主的過程,讓社民眾參與,讓他們可感受到改變的可能性。工作者透過活動必須能豐富居民對社區的需要與他們一起為社區未來需求努力。社區參與的目標式使社區能成為有能力的社區(competent community)。當居民開始參與社區活動時,居民也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生活及改善他們鄰近的生活品質。成功的社區計畫是能幫助社區發展新的領導形態,讓社區居民可以學習自助。所以,居民應該學習對自己及給整個大社區有創造更大利益的能力。 (2)合作性活動(collaborative activities):合作式的活動是與社會變遷有關的人事做討論與互動。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是讓社區中的個人、團體或小組織能在社會變遷中有互動的機會。協助過程不是由上而下,而是能由下而上的方式,讓居民可透過合作性的過程而學習到為社區服務的能力。工作者在社區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透過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協助居民更容易進行改造。 (3)任務取向的社會變遷(task-oriented social change):社區工作中著重於問題的解決與需要的滿足。當處理社區問題時,利益團體通常會希望維持現狀,而社會工者必須清楚所作的工作不是在操縱利益團體的權力。因此,社會工作者在使用任務取向時必須有以下幾個步驟: ?協助社區居民時能描述確定潛在問題。 ?幫助社區居民達到暫定需要解決問題的協議。 ?挑戰不能解決的問題。 ?當優先處理問題完成後及同意了改變策略,可再創造新的議題。 ?尋找未參與這過程的其他社區成員。 ?決定所認定問題的解決策略。 任務取向的改變過程是民主的,這是一種由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居民在任務取向的參與中,增強其對社區的情感認同。工作者是扮演協助的角色,社區應由有能力的成員來持續為社區做計畫。在社會變遷中,有時也有修正計畫的必要來取得有權力的利益團體的贊助,但這修正必須是在最開始決定計畫無效時才做修正。 參、系統理論與生態理論比較分析 比較系統與生態理論的相同點,包括以下幾點: 1. 兩者皆重視人與環境的關係,不將問題視為個人問題,注重環境轉換對個人造成的影響。 2. 兩者皆強調系統的概念,注重系統間的互動,視系統為動態而非靜態,目的皆為使個人在系統互動中有良好的適應。 3. 兩者皆運用多種介入方式,包括心理動力、認知治療等來達成介入目標。而工作者也皆扮演多元的角色,如使能者、評論者、倡導者等角色。 4.視系統為一體的、整合的,對於個案、團體、社區並不特別強調哪一種干預方式,而兩者皆提供一個全面的觀點,工作者在評估案主問題時,不再僅限個人改變,而能注重案主相關的系統。 5. 兩者皆可避免將行為或社會現象做直線式、決定性因果的解釋,因為相同或多樣的結果顯示能量的流動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來影響系統。而互動關係、界限都是很重要的概念。 系統與生態理論的相異點,可由系統、與案主關係、及介入方法等方面做比較,將其內容歸納整理如表三: 表三 系統與生態理論的相異點 系統理論 生態理論 系統層級 分為變遷媒介系統、案主基本系統、標的系統、行動系統,分為四個主要系統。 將系統有層級的分為微系統、中間系統、外系統及具系統。 系統運作過程 運用輸入、運作、輸出與回饋環說明系統運作。 強調各系統都是相互影響的。 與案主的互動關係 合作、議價、衝突等關係。 強調與案主是平等的關係。 運用的實務領域 家庭 個案、團體、社區 介入方法 運用家族治療方式,如家庭重塑等。 認知治療、行為修正、心理動力、家族治療、任務取向等。 介入工具 家庭圖、標準化量表、觀察、訪談。 生態圖、標準化量表、觀察、訪談。 肆、系統理論與生態理論批判 系統與生態理論雖提供整題性的觀點,在運用上仍有所受批判的,包括以下幾點: 1. 兩者皆是說明的,非解釋的。所提供的觀點不能解釋問題為何產生,為何相互連結存在,很困難由實證研究中去證實。 2. 非處方式的,因此無法知道做什麼及如何影響系統。因不知道系統間如何互動,因此無法在系統中做有效的干預,且兩者皆認為系統的一部份便會影響其他部份,但實際上似乎未出現這樣的情形。 3. 兩者皆過度概括,並非每件事均相關。且鼓勵工作者關注大範圍,容易忽視小範圍或個人。 4. 兩者皆是非常概化的理論,因此很難應用在特別情境中,但另一方面是兩者皆非常容易使用,因而一個工作者可能使用某一種方法解釋情境,而立一個工作者採用另一種觀點,很難判斷是否正確。 伍、結語 系統與生態理論強調人與環境的關係,讓工作者在考量個人時,不忘注重案主的外在互動系統。藉由系統與生態的觀點幫助工作者了解行為脈絡及大的生態系統。Wakefield(1996)結合一般系統與生態系統,認為其價值包括: 1.它能分析案主與工作者互動上的循環性連結; 2.它的價值在預估; 3.它整合社會工作其他理論; 4.它包括平衡個別性個案工作的社會因素。 參考資料 http://home.kimo.com.tw/socialwork_tw/socialwork/theory/theory-14.htm 相關詞: 系統還原,系統家具,年代售票系統,作業系統,系統醫生,系統管理員,系統櫃,pos系統,erp系統,法拍屋查詢系統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0 ) | 意見( 1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3q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測測你的職場英文有幾分?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立即免費測試你的多益等級 超方便!吃喝玩樂一次搞定 旅遊住宿所有資訊一應俱全 什麼!找裝潢廠商這麼簡單 相關問答 [ 保養維修 ]什麼是電子控制系統(ESP)??? [ 電腦 ]我想要報系統網管教學 哪裡有? [ 創業 ]在家創業系統是不是騙人的? [ 國家考試 ]智慧型運輸系統 ITS 子系統類型的分類情形? [ SOHO ]挑選在家工作系統,需要什麼條件? [ 捷運 ]何謂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 更多 其他回答(0) 意見(1) 相關評論(0) 目前沒有資料 001 意見者:雅 (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2007-11-12 03:46:42 [ 檢舉 ] 好像貼的唷? 還是背出來的? 1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會員登入 公告: 知識團員轉粉絲全數完成 刊登贊助網站先進門禁系統-台信科技 www.jantek.com.tw 獨立研發技術,單門、多門型門禁系統,電腦智慧操控,密碼控制,給你絕佳保護。 www.jantek.com.tw 鼎承系統家具工廠直營-北桃竹 www.d-house.com.tw 專業系統儲櫃、系統家具生產工廠,訂製臥房、書櫃衣櫃、電視櫃,有展售門市中心。 www.d-house.com.tw 承暉資訊-全新客戶管理系統 www.crm.com.tw 提升電話客服價值、創造滿意服務品質!嶄新開發客戶管理系統,互動輕鬆掌握! www.crm.com.tw 系統 傢具 - 精算家家具 tw.myblog.yahoo.com/systenfurniture-blog 大台北系統家具服務!依您喜好,提供各款傢俱櫥櫃,專業規劃、施工,歡迎電洽! tw.myblog.yahoo.com/systenfurniture-blog 叡揚資訊-企業愛用系統管理 www.teamkube.com 組織創新、傳承的優質利器!配合個人工作習慣,串聯團隊互動分工,有效提升執行力 www.teamkube.com 匯智 主機系統還原有一套 www.wis.com.tw 銀行相同加密等級及壓縮機制,確保您儲存資料安全性,並支援多種作業及資料庫系統 www.wis.com.tw最新其他 發問中 已解決 跨海尋人要多少錢?會不會很貴? 尋人找徵信社收費多少?大概要多少時間? 請介紹有信譽的徵信社給我,我想尋親? 南部地區 哪裡有一日志工 更多 更多 精選關鍵字 解籤 觀光 侵權 單親 軍購 兵變 政治 養老 勞工 看日子 盜用 代溝 網路小說 當兵 諺語 漫畫 布袋戲 退休 夜市 農民曆 小說 拜拜 單車 懷孕 離婚 結婚 俗語 坦克車 翻譯 求姻緣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每日好康

電腦周邊 3C家電 視聽家電

名牌與手錶

交通/美食

品牌旗艦

超商取貨

美妝保養品 流行服飾 鞋包配飾

傢俱/寢飾

書籍DVD

快速到貨


以上資料來源,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到留言板通知站長移除,以上文章引用出處: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17001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huabubu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